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新华社记者)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北京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认可。在七年的奥运筹备和赛时运营过程中,北京奥运会的体育场馆、赛程安排、竞赛组织方面的工作几乎能用“完美”二字来形容。
奥运竞赛组织作为本届奥运会的核心工作之一,曾多次受到国际奥委会、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等方面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在今年6月的国际体育大会上称:“北京奥组委的体育竞赛队伍为北京奥运会整体筹备工作做出了典范”;8月6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一次讲话中特别感谢北京奥运会的体育竞赛团队,称之为“本届奥运会筹备中的驱动力量”。在8月8日奥运会开幕当日的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国际奥委会官员凯利·费尔韦瑟评价北京奥组委竞赛组织团队时说:“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对北京奥运会体育竞赛团队在七年的筹备过程中起的作用和表现非常满意,北京奥运会体育竞赛团队所做的出色工作为今后的奥运会树立了新的标杆。”
北京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但很少有人知道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包含着巨大的努力和辛勤付出。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胜利闭幕之后,始终低调的北京奥组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才同意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奥运期间,几乎所有的国际体育官员、外国运动员和西方媒体,都称赞北京奥运会的体育场馆设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当人们看到美轮美奂的鸟巢和水立方,看到北京朝阳公园的沙滩排球场地和优美的公路自行车路线时,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世界一流的场馆建设和运营背后的故事。
北京奥组委副主席、主管竞赛组织工作的杨树安回忆说,奥运申办期间,中方提供的场馆建设方案只是个大框架。申办成功后,北京奥组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经过认真细致的评估,考虑到赛后利用和合理地布局后,确定了对奥运会比赛和训练场馆“充分挖掘、合理调配现有资源,勤俭办奥运会”的工作原则。
2002年12月,在对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比赛组织基本要求进行了反复细致的评估和研究后,北京奥组委体育部会同工程部对申办时期的场馆规划和布置,以及赛后场馆利用需求等方面,向国际奥委会和有关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提出了修改和调整方案。
“此方案涉及到20个比赛项目的60多个比赛场馆,其中,有13个比赛场馆需要选位调整、21个场馆涉及到观众容量调整,需要调整的场馆达到70%以上。虽然,这些调整不损申办的承诺,也能满足赛事的需求,更符合国际奥委会‘瘦身计划’主张,但是,在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协调谈判的过程中,工作异常艰难。”杨树安说。
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中精确指出:“城市和国家奥委会申请主办奥运会时所建议的奥林匹克场馆的大小、内部设施和位置,未经有关国际单项联合会的同意及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事先书面批准,不得变动。”奥运史上,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对申办城市的场馆调整一般都不予认可。
面对众多的困难和挑战,奥组委体育部制订了详尽周到的谈判工作方案,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耐心工作。
体育部部长张吉龙透露说,将沙滩排球从广场调整到朝阳公园就是典型的例子。为了说服国际排联,我方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首先,告诉他们在中国的特殊地位,上百万吨沙子铺在广场无法实施;另外,会影响市中心的交通,临时看台和观众很难安排,电视转播也有困难。我们提议了许多待选场址,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经过艰难的谈判,最终,国际排联终于同意调整到朝阳公园。
经过两年多反复、艰苦的谈判,在2005年10月的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工作组会议上,所有项目的场馆调整方案最终得到了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际奥委会的批准,其中,包括将一些项目的场馆建在北京高校校园内,形成了目前合理的场馆布局,固定和临时设施相结合,既体现了“节俭办奥运”精神,又保证了北京奥运会场馆设施一流、高效、有利赛后利用的优化目标。
场馆调整来自国外的阻力虽然化解了,但是,来自国内的阻力却依然存在。体育场馆建设不同于一般建筑,各奥运项目对比赛场馆的体育工艺技术要求也千差万别,灯线、风流风速、地板、地胶、色彩等因素,都会在比赛时影响运动员水平发挥。我国的体育场馆建设标准停留在80年代水平,有些甚至还停留在50年代的标准,而国际体育场馆工艺标准如今已经随着电视转播和科学技术发展有了巨大变革。如何使鸟巢和水立方这些具有超现实主义外观的场馆同时具备国际一流的建筑工艺,是北京奥组委面临的重要课题。
体育部副部长缪仲一说,在坚持体育场馆工艺高标准问题上,我们遇到了来自场馆建筑方、业主方传统习惯的阻力。“以网球场为例,为了达到国际水平,网球场地面需要11层涂料,而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冬天涂4遍,春天再涂7遍,不能早也不能晚,否则,没办法保证弹性。对这种细节,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我们是小题大做,故意折腾人。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确定了加强沟通,促进理解的工作方针,帮助对方了解体育比赛的基础要求,并邀请部分人考察国际比赛,增进对体育比赛的了解,同时,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格施工,决不马虎。”
经过艰苦的努力,北京奥运会各项目的体育场馆的体育工艺标准和水平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本届奥运会创世界纪录超过往届,水立方和鸟巢里刷新了大批世界纪录都与此有关。这方面的工作不但为我国留下了一批高水平的体育场馆,也填补了国内体育场馆工艺标准的空白。
培养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竞赛组织人才队伍,为中国留育人才“遗产”
许多人不知道,北京奥运会所有28个大项的竞赛主任全部由中国人担任,这是十几年来奥运史上从未有过的事。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对此从一开始的不赞成到勉强同意,再到最后的高度赞扬,这样的一个过程经历了整整4年。
中国虽然是竞技体育强国,但在竞赛组织人才方面却相对匮乏。举办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但若想举办一届出色的奥运会,没有一支过硬的、国际水平的竞赛组织队伍是绝对不可能的。申办成功后,北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像悉尼和雅典奥组委那样,邀请外国专家负责奥运竞赛组织工作,还是选用中国人组成自己的人才队伍?
历史上,奥运会各项目竞赛主任都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关注的焦点,因为,他们是确保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奥运会各项目竞赛主任是奥组委内唯一既需要北京奥组委认可,又需要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认可才能上岗的职位。在悉尼和雅典奥组委中,由于部分项目竞赛主任的缺乏,他们不得不选聘外籍人员担当竞赛主任。
为了奥运后能给我国留下一批能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造就一批国际性竞赛组织人才,同时,又确保北京奥运会在竞赛组织方面达到“高水平、有特色”,北京奥运会竞赛主任的选聘工作一直是体育部的重点工作之一。
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刘文斌回忆说:“2003年时,北京奥组委只有200多人。当时,由于悉尼奥运会被公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奥运会’,所以,请来不少澳大利亚的专家讲课,走过一段‘言必称悉尼’的误区;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我们又经历过一段‘言必称雅典’的弯路,后来,发现北京办奥运会绝不能脱离中国国情,不能脱离实际,能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但不能盲目照搬。”
从2004年开始,北京奥组委体育部开始在全国体育界选拔合适的竞赛主任人选,确定了竞赛主任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熟悉本项目的体育专业相关知识、熟练的语言能力及管理能力。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全力支持下,体育部于当年确定了28个项目的竞赛主任候选人,并派遣其中11人赴雅典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实习工作。
但体育部将竞赛主任候选人提交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征求意见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对我国体育国际人才的现状比较熟悉,对某些项目的候选人不同程度地表示了疑虑和不愿接受之意。我们主动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协商、耐心解释。一方面认真组织派遣竞赛主任候选人参与国际大赛,出席相关会议并在重大场合独立完成项目进展的陈述报告,另一方面与国际奥委会积极沟通。在和所有28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进行了多轮不懈的艰苦谈判后,最终在2006年4月,相关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批准了我们推荐的各项目竞赛主任。
在竞赛主任和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技术代表合作的两年多时间里,体育部选拔任命的各项目竞赛主任逐渐通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认可,13名竞赛副主任通过努力,升为竞赛主任,得到了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高度信任。为赛后中国体育事业留下了一批熟悉国际体育事务,受到国际体育组织信任的人才。
北京奥运会16天的比赛能否精彩纷呈,能否让观众们始终保持热情,能否让电视转播的安排合理高效,竞赛日程的编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奥组委体育部在编制竞赛日程时,对奥运会竞赛日程的各种各样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考虑,首先保证运动员的利益,同时尊重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规定,考虑电视转播部门、各地区、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还要最大限度地考虑现场观众观看和组委会场馆布局安排的需要,寻求多方协商、一同研究的途径,最大限度地考虑各方利益。
张吉龙说,体育部通过信函、会议、工作访问等多种形式,与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就日程坦诚交换意见,在尊重并听取对方意见的同时,也利用我们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一贯友好关系,充分表达符合我们利益的意见,争取对方的理解和支持,保证日程安排符合组委会的基本利益,同时尽力促成各方利益的共同最大化,为整个赛事营造出合理的高潮。
北京奥组委竞赛指挥组从7月20日起进入全面运行阶段,竞赛指挥组在赛时阶段运转高效、沟通顺畅、准备充分、工作专业,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高度评价。
竞赛指挥组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促进竞赛内部、外部各方面的交流;汇总竞赛主任报告并将涉及竞赛的重要信息与其他职能领域沟通;重视比赛或训练是否按计划准时进行;向调度中心报告情况并跟踪问题的解决情况。
竞赛指挥组自7月27日至8月23日基本上每天与国际奥委会有关部门召开电话会议,及时解决涉及竞赛的细节问题,还将国际奥委会反映的涉及到其他职能领域的问题做协调安排,解决了赛时场馆即时发生的问题。此外,竞赛指挥组每日还按规定向调度中心提交书面报告、比赛基础信息及破纪录情况统计;向市政府奥运工作信息报送小组提交书面报告。奥运会赛时期间竞赛指挥组累计报送近200份书面报告,形成24个会议纪要,解决25个事件追踪系统中的问题,涉及交通、票务、观众服务、BOB、训练场馆、奥运村服务等多个领域。
在奥运会赛时的16天里,针对8月10日、14日和21日北京和青岛地区发生的强降雨天气过程,竞赛指挥组分别对开了6次竞赛日程变更委员会会议,对8个项目(网球、棒球、垒球、赛艇、皮划艇激流、小轮车、山地车和帆船)的竞赛日程做了推迟或延期的调整决定,针对票务、交通安排提出建议,并将会议纪要中英文版本及时通报各有关方面。
北京奥运会为中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在推动我们国家体育器材登上奥运殿堂方面,北京奥组委做了大量工作。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使用中国自己生产的体育器材取得好成绩的同时,这些中国制造的体育器材也赢得了国际体育组织的认可和各代表团选手的赞扬。在总计约2300余种140余万件的奥运会体育器材中,奥运会体育器材供应商共计76家,其中,国内体育器材供应商达到36家;残奥会体育器材供应商共计43家,国内体育器材供应商25家。
奥运会体育器材是竞赛组织工作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对比赛所需器材都有明确的要求,包括器材的种类、品牌,获得方式等。
奥运会的体育器材一般有四种类别,第一种是独家供应商提供的器材,此类器材是由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为某一器材指定独家供应商,北京奥组委将通过该供应商免费获得器材;第二种是北京奥组委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认可的多家供应商中,按照确定的工作程序最终确定其中之一;第三种则是奥组委可以为某一体育器材自选供应商,但该器材需要符合国际体育联合会的技术规格;最后一种是体育器材无特定供应商,且无技术规格,由北京奥组委自选供应商,同时该器材不需要符合任何特定的技术规格。
根据奥运会体育器材的特点,北京奥组委体育部就如何选定体育器材做了详细和周密的研究。在通过对国内各体育器材供应商的摸底调查后发现,部分国内知名体育器材厂家不仅具备了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认证资格,且长期从事国内外大型赛事体育器材供应工作,加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经常使用部分厂家的器材,选择这些民族品牌企业成为奥运会体育器材供应商,可以大幅度加快民族产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参与企业以及它产品的形象。
从上述方面考虑,奥组委确定了在符合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有关要求的前提下,第一先考虑国内供应商的器材选择原则。2005年8月,北京奥运会体育器材工作真正开始启动,体育部从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确定每一项目的体育器材清单开始,就有意识地将国内优秀体育器材供应商包括在内,同时,也督促有意进入奥运会体育器材名录的厂商尽快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沟通,获得资质认可。
在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就清单核实确认过程中,有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对国内体育器材质量、包装、外装饰等表示犹豫,为此,我方积极组织力量,邀请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实地检验产品质量,以实力和事实说话,给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提供让其信服的证据,此外还利用测试赛的机会,将体育器材在比赛中得到检验,有效地促成了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对国内体育厂商的认可。尤其是帆船使用的各类船艇,国际帆联从开始的不信任,怀疑到放心和赞许,为国内体育器材通过奥运会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竞赛组织管理队伍和国内技术官员队伍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竞赛组织工作顺顺利利地进行的重要保证。奥运会、残奥会赛时所需国内技术官员的人数分别为1264人和637人。奥组委体育部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奥运会、残奥会竞赛组织人员的培训指导性文件,制订了北京奥运会国内技术官员培训指导意见,明确了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国内技术官员指导思想和目标。国内技术官员是奥运会赛场上协助国际技术官员执法,由奥组委选派的竞赛辅助人员,他们的综合素养关系到赛场的执法水平,为此,奥组委出台了《2008年奥运会各项目国内技术官员培训指导意见》。
张吉龙介绍说:“我们最终选择了田径、羽毛球和皮划艇项目作为制订培训计划的示范项目,在多次研讨的基础上统一了各项目编制培训计划的标准和规范,并由28个项目38个分项制订本项目国内技术官员的培训计划,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结合赛事的名称、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各方职责等,正是由于培训计划的完善和可操作性,使体育部国内技术官员的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为使参加培训的国内技术官员候选人不仅具备专业相关知识,同时又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与良好的综合素养。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会项目管理中心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了严格考核和认真选拔,使参加培训的学员从一开始就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水平。各项目竞赛团队和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会项目管理中心密切配合,从最初选定的国内技术官员大名单中通过几轮的培训和比赛实践的考察,在“好运北京”系列赛事的国内技术官员名单中,通过测试赛的最终检验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奥运会、残奥会的国内技术官员选拔工作。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国内技术官员的培训工作得到了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中国奥委会、国内单项体育协会、中残联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从2005年至2008年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共派出177名国际讲师对国内技术官员进行授课,并带来最新的竞赛规则和各类信息,讲解奥运会、残奥会竞赛组织的技术方面的要求和工作规范与流程。同时,为加强国内技术官员的英语交流能力,经奥组委与各国内单项体育协会选拔,有120名各竞赛项目的国内技术官员通过测试,分两批参加了为期10周的国内技术官员骨干人员英语脱产培训班,骨干人员的英语交流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
张吉龙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已经成功闭幕,相信竞赛组织工作在经过很好地总结后,将能够为我国体育界留下一些非常宝贵的“遗产”。